自2013年吉林長春寶源豐禽類有限公司“6·3”特別重大火災事故及上海翁牌冷藏實業有限公司“8·31”泄氨事故發生后,截至2015年1月,全國冷藏庫行業又發生了沈陽大興潤恒城冷庫等7起重大火災事故,給企業帶來了重大經濟損失和不良的社會影響。
對此,在近日冷庫建設研討會上有關人士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針對涉氨冷庫事故中大量操作層面的誘因要規范對氨制冷工的培訓,加強氨制冷工的儲備。隨著冷庫大量建設,許多氨冷庫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的制冷工,制冷工青黃不接的情況凸顯。現在的一種情況是原國有企業冷庫的制冷工由于當時培訓考核相對規范以及長期以來工作經驗的積累,氨制冷技術掌握得相對較好。但由于退休、跳槽、轉行等原因,這些技術較好的制冷工在逐漸流失,而新進的員工技術經驗遠遠遜色于前者。另一種情況是新建的部分中小型冷庫,特別是民營冷庫,制冷工除了個別是由原國有企業冷庫的制冷工退休聘用、跳槽過來的外,不少是來自經社會簡單培訓,取得制冷工操作證的非本行業其他人員。這些人員往往是付錢取證,卻有證無術,只能簡單開停機,既沒有基本的理論基礎,也不會處理較復雜的技術問題。這種培訓模式和方法既誤人子弟,也為冷庫安全留下了隱患。整個冷庫行業亟需規范制冷工的培訓,加強氨制冷工的儲備。
第二,規范冷庫建設,杜絕粗制濫造。近年來各地冷庫建設風生水起,其建設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所建冷庫之中,有不少是非常先進的,特別是有外商投資的冷庫,如普菲斯冷庫、太古冷庫等。但所建冷庫之中也不乏粗制濫造的。這些冷庫的投資者只追求“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產出”,全然不顧冷庫的技術水平、環保能耗與長期運行成本。如不重視冷庫的建造質量,若干年后,這些冷庫就將成為事故多發企業、能耗大戶,嚴重影響我國低溫倉儲業的發展。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應采取措施,嚴格冷庫建設項目的立項、設計、施工安裝、竣工驗收等程序,杜絕冷庫粗制濫造。要保障冷庫在高效運營的同時實現安全、環保與綜合成本的降低。
第三,避免出現資金斷鏈造成冷庫項目暫停的情況。由于冷庫建設需要的投資較大,而回報期又較長,因此投資商對建設資金應有較充分的準備。根據中國倉儲協會冷藏庫分會的調查,資金斷鏈造成冷庫建設暫停的情況已在多個省市出現。
除此之外,還要重視市場調查,提高冷庫利用率。由于項目對市場的調研不深入,僅從社會信息中了解到我國冷鏈發展空間很大,冷庫建設很火,就盲目投資建設,建成的冷庫利用率不高。這種情況已在不少省市出現,應該引起重視。